作为一个从小看哆啦A梦长大的成年人,这部剧场版是比较好的,最后的结局非常的精彩,值得一看,但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故事有一些逻辑bug和槽点。
(资料图)
作为一位小朋友,感觉看这部剧场版的耐心不够,我旁边的小朋友看到后面甚至不想继续看,想直接离开,可能对小朋友来说这部剧场版有很多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
首先,这部剧场的立意非常的深,通过大雄等人寻找理想乡,最后发现理想乡不过是一场骗局,最后成功反抗拯救世界的故事,表明其实每个人都有性格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能理解大反派想要消灭罪恶和争斗的想法,她希望人们只有善良,能够毫无欲望和情感的在她的指挥下生活。他的想法大概是每一位在生活中遭受不平等对待和歧视的人都会有的想法,就像大雄一样,他其实讨厌小夫和胖虎欺负他,但是当失去这一切的时候,他发现生活索然无味,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性格和灵魂,仿佛行尸走肉。
这样来看这个世界的矛盾是无解的,如果每个人有性格,那么必然会有种种大家不喜欢的行为,因为善良总是和恶行想对的,没有恶行如何判断什么行为是善良的美好的。
大雄的选择是回归现实,拒绝抹杀个性的乌托邦,他宁愿既痛苦又欢乐,也不愿意不痛不乐的活着,我想大部分人的选择会和他一样,只有极少数人会认同大反派的想法。
这一核心思想和立意对成年人来说是有趣的,我和同学也会在看后探讨这个问题,究竟是乌托邦好还是好坏参半的现实世界好,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动画展开可能缺乏吸引力,他们不能理解大反派为什么要控制人,而其他人为什么不同意这个提案,因此可能对小孩在来说这部电影有些无聊,缺少精彩的战斗。
综上,我觉得这部剧场版非常好,但是在观众群体定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这部剧场版的定义受众是小朋友,但是它的立意对小朋友来说又些太过复杂难懂。
对成年人来说,前面剧情有些太过幼稚,但是立意又刚刚好非常有意义和共鸣,这样幼稚与现实结合,导致这部电影的评价很难做。
最后说几个我自己认为有问题的逻辑剧情
整部影片跨域时间的逻辑没有问题,并且首尾呼应也做的非常好,但是看到最后我心中有一个疑问始终没有解开。大雄在天空中看到了乌托邦,因此他央求哆啦A梦带他去寻找乌托邦,而他看到乌托邦的时候实际上是乌托邦降落到这里准备将整个城市的笼罩在人造光线下控制起来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乌托邦后面一系列笼罩的操作大雄他们都没察觉到,下太阳雨的时候他们乘坐飞船出发,这个时候乌托邦里面正在打架,乌托邦理论上来说已经被毁坏,但是他们谁都没有看到乌托邦,也没有人提议穿越到大雄看到乌托邦的几个小时前确认一下大雄看到的是什么,反而穿越到了非洲大草原,我当时对这个行为就表示不理解。
虽然,能体会到作者在尽力把时间逻辑理顺圆回来,不论是甲壳虫飞到大雄身边,还是太阳雨的出现,都是前后呼应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小问题是没有解释清楚的。
其次,在赏金猎人出现并试图袭击三圣人的时候,大雄和哆啦A梦来帮助三圣人,大雄直接开枪将赏金猎人变成了瓢虫,看到这里我觉得非常怪异。
因为,这样邪恶就直接消灭的逻辑只适用于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成年人看到的更多应该是开枪之前犹豫不决,我要开枪打人这是一件需要做心理建设的事情,因为不论善恶,人对人开枪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她是坏蛋所以我要消灭他的逻辑。
因此,我觉得这部剧场版有些情节符合小朋友的逻辑,但是有些情节又是成人化的。
最后,就是哆啦A梦和索尼亚对峙的剧情,哆啦A梦试图用话语感动索尼亚,让他放弃听从三圣人的命令,帮助他们摧毁乌托邦。而索尼亚对三圣人“你想变回原来你那个没用的废物吗?”这句话直接应激,即使之前表现出被说动的样子,也毫不犹豫的开枪摧毁他们的飞机。
我和我的朋友将这个称为应激反应,感觉没有上学的小朋友或许很难体会。但上班上学多年的人应该对此深有体会,每个人都会对一些语言和行为因为某种原因应激,像索尼亚那样,这里剧情又非常的成人化,小朋友可能难以理解。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剧场版就是幼稚的剧情和成熟的核心混合在一起,很难评价到底更适合小朋友还是大朋友。
(文/泡泡国漫漫研社 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