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喜欢一句话:“最好的关系,就是没关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矛盾时,说句“没关系”,就化解了,内心也平复了;行走在社会上,和别人没关系,彼此都安好。

人与人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场灾难;关系被高估了,也是。

当我们五十岁时,职场生涯即将结束,中年也接近了尾声。接下来,就是退休、安享晚年生活,如果你还使劲“拉关系”,说明你没有活明白。

02

低估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少期待。

作为父母,难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就想办法培养,希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当孩子上初中、高中时,忽然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变大了,还有一些孩子,连上高中的机会也没有。

当孩子走出校门,跨入社会,差距就更大了。总有一些孩子,连谋生都存在困难。对比一番,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那么糟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为什么孩子混得连自己都不如?

《宣室志》里有一个故事。

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叫赵生的人,从小读书,立志要考取功名。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发现,赵生每天都在读书,却不得要领,一些句子都无法区分。而他的兄弟,却考了进士,或者因为才华过人,被地方官员举荐。

一家人吃饭时,哥哥弟弟都穿着官服,花花绿绿的,只有赵生是白衣服,非常“另类”。

喝酒时,有人笑话他,让他无地自容。因此,他一气之下,就带着书,去了深山,更加专心了。

奇怪的是,他读书越多,越糊涂,一点长进也没有。

有一天,赵生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说:“我在某地的一棵大树下,你来找我吧。”

当赵生找到大树,从树下挖到了人参。用人参熬汤,喝过之后,就变成了聪明人,很快进入官场。

赵生的遭遇,有些奇葩,但是说明了一个事实——总有人“大器晚成”。

也许你的儿女,走进社会之后,十多年都没有发达的迹象。要到四五十岁才能改变。作为父母,怎么能够急躁不安呢?

饭要慢慢吃,人要慢慢成熟,急不来。期待儿女变好,没有错,但是过分期待,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让自己很失望。

把儿女当成普通人,你就会好过了。儿女和父母的交往,也会顺一些。如果儿女成家了,不期待小家庭能够完美,接纳各种争吵,经济困难,你要相信,所有的苦,儿女会熬过去的。

03

低估亲戚朋友的关系,别依赖。

有人靠近你,是为了帮你;有人靠近你,是来害你的;也有人,借用帮忙的机会,暗中害你。

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你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看透。因此,要习惯雾里看花,对外人要保留一分“怀疑”。

《西湖二集》第七卷里,有姓觉的长老,一直在山里修行,生于南宋时期。

觉长老六十多岁时,遇到了宰相史浩。两个人谈得很投缘,还常常一起吃斋饭,做布施的事。

为什么史浩会结交一个衣着褴褛的老人?觉长老没有多想。

事实上,史浩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是一直没有如愿。有人告诉他,想要得儿子,就要去寻找一个老僧,让他早点转世投胎。

一个宰相,还深信迷信,这是不可理喻的,但事实就在眼前,让人防不胜防。

有一天,史浩拿出金银财宝给觉长老看,还说:“是和尚好,还是宰相好?”

觉长老看着财宝,动了凡人的念头,也就是“破戒”了。顿时羞愧难当,心中悲痛不已。过了几天,就圆寂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社交中,你可以依靠某个亲戚朋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你不要依赖。靠一回就差不多了,如果依赖上了,关系就会变坏。

陪你一程的人很多,一直陪你的人很少,除了你的爱人之外,恐怕没有人陪你走到最后。

对于一般的社交关系,更要看清楚——冲着利益而来的人不在少数。

《增广贤文》有言:“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经历了几次求人,又经历了多次被拒绝,你怎么还不明白呢?五十岁的人,还有多少升职加薪的空间,还能有几次创业的机会?

后半生,人生要慢慢下坡了,你还使劲和外人通力合作,是不太靠谱的。

聪明的人,过了五十岁就开始“收网”。关系网会变得简单,也会变小。利益之交可以舍去;职场上的关系,多半是临时性的“朋友”,退休之后就不去管了;巴结你的亲戚,以后也不会巴结你了,不要在乎。

人生,终究要靠自己。后半生,你自己好了,一切都会好。

04

低估关系,是人生的必修课。

人际关系,开始是一个梦,后来成了现实,再后来只是一个回忆。

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到了。习惯人来人往,才能不让自己受伤。

如何处理关系?是学问,也是心态和格局。

其一,平视所有人。

不认为自己卑微,也不高高在上。关系平等了,打交道就不累了。对于那些耀武扬威的人,一开始就要远离。

其二,一直靠自己。

自己强大了,就是社交场上的筹码。坐等有人拉一把,是行不通的。就是你的儿女,看到没有出息的你,也会嫌弃,不想供养。

其三,聚散随缘。

有人来,你去接,有人离开,不必送。千万不要让离开的人,总是占据你的心,这样的话,思念会很累,回忆会变成痛苦。

人生的下半场,离别也需要慢慢练习,而不是“一刀切”。能够留下来的“关系”,很少,但是很真诚。

记住,没有人会成为我们永远的避风港,只有家才是余生的归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内容